一、背景

  北京京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能国际”)作为京能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企业,对推动京能集团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五年来,京能国际党委突出党建工作价值最大化,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企业治理效能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员工干事创业士气高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实现党建与经营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二、主要做法

  (一)与公司治理融合,党组织把关定向作用充分发挥

  京能国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形成了“一个明确、五个引领”的党建工作模式。作为境外上市公司,将管理平台与资产平台分离平行设置,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管理平台公司章程,有效解决了境外企业主体无法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企业章程的难题。以《关于加强北京市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若干措施(试行)》为指引,坚持党组织对重大事项进行前置研究讨论,党组织围绕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企业中心工作,为经理层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提供有力支持。

  (二)与人才建设融合,团队“内驱力”全面激活

  坚持党管人才,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将职业经理人管理理念延伸至公司全员,实行全员市场化管理,实现职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年度内部人员流动共计531人次,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内部升职、调岗交流共计68人次。员工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更强了,各级党组织注重在优秀骨干中发展党员,把重大项目一线实践作为培养发展党员的“主阵地”,通过业务表现和政治素质综合考量,2024年发展党员20名。

  (三)与重大项目融合,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提升

  积极践行京能集团党委“党建+双碳”行动,在重要项目启动时,及时成立党员攻坚团队。成立“党建+双碳”通辽238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专项组,党员领导干部“揭榜挂帅”,带领党支部党员攻坚克难,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建成目前京能集团全容量投产的单体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项目——通辽市238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仅用一年时间,实现了全容量并网,创造了国内风电行业最快工期纪录;成立萨迦项目党员突击队,让党建赋能京能集团首个超高海拔风电项目建设,满足约15万人全年的生活用电需求,党旗飘扬在5000米海拔的雪域高原上。

  (四)与文化建设融合,思想根基更加牢固

  京能国际来自五湖四海的市场化员工队伍,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自我挑战、善作善成,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尽所能为每一个所能”的奋斗姿态,在各个岗位发挥最大价值。稳步推进风光、水电、燃机、综合能源、绿氢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孵化算力业务快速落地,全力开拓北京市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坚定国际化发展道路,境外控制装机容量近1吉瓦。这支队伍在考验中不断壮大,把党的理想信念、企业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融入公司文化建设中,为保障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经验启示

  京能国际成立5年来,运营装机规模从189万千瓦跃升至1300万千瓦,资产规模从254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以上,成为京能集团内首个资产过千亿元的平台。京能国际取得惠誉国际信用评级“A”级、标普国际信用评级“BBB+”级、联合资信境内信用评级“AAA”级。2024年,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家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基层联系点的市属企业。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带来深刻启示: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查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二是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持续焕发市场化体制机制优势和活力,实现公司党建与经营相得益彰;三是唯有笃行实干,久久为功,才能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让企业的发展惠及每一名奋斗者,为员工创造幸福生活。京能国际党委探索形成的国有相对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模式创新与实践做法,获得第三十六届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