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医康养服务扩容区域养老资源 在顺义区裕园路空港段,一座谈会崭新的“养老家园”——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空港项目正敞开怀抱,成为丰富区域优质养老资源的生力军。由京能集团旗下北京康养运营的市级普惠型医康养融合服务综合示范基地,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精心规划了650张养老床位。它不仅服务于追求品质生活的活力长者,更为失能失智、低保、重残、失独等特殊困难老人做好托底保障,努力践行着“让晚年更有尊严”的承诺。打造“推窗见绿”适老家园走进北京康养颐寿嘉园顺义空港项目,连片的绿色仿佛置身公园,这里东接潮白河森林公园,西邻温榆河公园,北望罗马湖公园,形成“三园环 特别报道 2025年09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21 浏览
“以设计温度守护银发岁月” 当78岁的王阿姨在天坛家具适老体验间里,轻轻按下沙发扶手上的按钮,座椅便缓缓抬起,帮助她平稳站立时,她眼角的皱纹里漾开了笑意:“这家具懂我们老年人的难处。”这一幕,正是金隅天坛家具深耕适老产业三十余载的生动缩影。作为家居行业的“老字号”,金隅天坛家具公司在适老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歇,而天坛家居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适老家具设计与研发市级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张树胜,正是适老领域的核心推动者之一。从“能用”到“好用”凸显人文关怀“适老家具并非简单地把家具做矮、添加扶手,而是要站在老年人的视角重构生活空间。”张树胜指着工作室里一套多功能 特别报道 2025年09月26日 1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燕保共享老年食堂让居民食无忧 “这下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真是方便又实惠。”燕保·北焦家园的张大爷说道。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保障房中心燕保·北焦家园,实地探访了燕保共享老年食堂。据了解,作为保障房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燕保共享老年食堂自对外开放以来,便以丰富的菜品选择、周到的服务和贴心的无障碍设计赢得老年朋友们的赞誉。中午12点,位于朝阳区垡头街道化工路70号院的燕保共享老年食堂已坐满前来午餐的居民。不少老年人围坐在餐桌旁共进午餐。家住燕保·北焦家园的陈颖如老人今年81岁。“既方便又可口,我们吃得很安心。”陈颖如告诉记者,食堂里的菜品少油少盐少糖 特别报道 2025年09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34 浏览
让银发金融服务从“迎进来”到“走出去” 金融如何更好为老年客群服务?这是银行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长者驿站”让金融服务更放心今年70岁的张大妈是北京银行华安支行的常客,每个月5日,她都要到华安支行支取退休金,同时缴纳水费等生活费用。张大妈说:“我家就住在旁边,过来很方便。每次来都可以测量一下身高、体重、血糖和血压。”“打造温馨、舒适、便捷的网点环境,并辅以暖心陪伴服务,让老年人在享受金融服务时感到更加安心、舒心和放心。”据北京银行华安支行厅堂服务人员介绍,支行针对老年客户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了适老服务设施实施标准,合理规划功能区域,配置适老 特别报道 2025年09月04日 1 点赞 0 评论 128 浏览
北京康养集团编织全国旅居网络 清晨,67岁的北京退休教师陈玉梅在昆明文庙广场悠然打着太极,腕上的智能手表实时记录着健康数据。这是她参加北京康养集团云南昆明旅居线的第七天。如今,像她这样追逐季节迁徙的银发族,正通过专业旅居服务解锁养老新方式。京能集团旗下北京康养不断在延伸服务银发一族的旅居版图,已开发了京津冀区域、内蒙古、山东、山西、云南、海南等30余座城市30余条旅居康养体验路线。延伸过程中,北京康养破解了银发族异地医疗、安全防护等核心痛点,为“老有所乐”提供了新范本。旅居地图不断延伸2023年,北京康养集团启动旅居服务前做过一项深入调研:76.1 特别报道 2025年09月04日 0 点赞 0 评论 42 浏览
同仁堂探索医养结合之路 在同仁堂医养中心的庭院里,几位银发老人正伴着舒缓的音乐打太极;走廊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听中医师讲解秋季养生要点;康复室里,护工正耐心地协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这温馨又生动的场景,正是同仁堂集团深耕中医特色医养结合领域成果的缩影。作为拥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与中医药资源优势,积极投身养老产业,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之路,为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持。布局医养领域构建中医特色康养生态圈同仁堂医养集团自2019年组建以来,便按照同仁堂集团党委的部署,开启在医养大健康领域的全新 特别报道 2025年09月04日 0 点赞 0 评论 101 浏览
奶业科创“领路人” 在首都现代农业的画卷中,奶业是守护民生供给的“压舱石”,更是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在这个画卷中,首农食品集团三元种业畜牧研究院副院长马慧多年如一日躬耕田野牧场,用科技创新的“金钥匙”打开了首都奶业提质增效的大门。科创为犁耕出奶业“提质密码”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主持人、北京市家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马慧深知科技创新对于奶业发展的重要性。12年来,她带领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围绕“动物健康、环境控制、节能减排、功能原料奶开发”等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前沿研究。为了提升牛场饲喂精准性,马慧带领团队日夜攻坚,将机器视觉传感器、北斗 特别报道 2025年08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45 浏览
城市“地下动脉”守护者 每到汛期,深夜的防汛指挥大厅里,键盘敲击声与雨量警报交织成网。北京排水集团管网部郭宰宏端坐屏幕前,习惯性摩挲着对讲机边缘的磨损痕迹。这个动作藏着他12年守护城市“地下动脉”的印记。当暴雨裹挟着未知的威胁倾泻而下,这位被称作“暴雨中的活地图”的基层干部,总能在数据洪流中精准揪出危险的坐标,在科技与经验的碰撞中蹚出安全的路径。创新构建“6S”防汛保障体系2013年入职北京排水集团以来,郭宰宏一直从事管网管理工作。他深耕管网管理一线,总结集团多年实践经验,创新构建“6S”防汛保障体系。在他眼中,这不是晦涩的理论,而是防汛“作 特别报道 2025年08月26日 0 点赞 0 评论 112 浏览
烈焰淬炼二十载 甘为火箭筑“铠甲” 清晨七点半,北京金隅通达耐火技术公司实验室里已经有人在忙碌。公司工程设计部研发员孙伙长正用镊子夹起一块灰黑色的材料样本,对着强光仔细观察断面的细密纹路。“看这气孔分布,就知道它能不能扛住火箭发射时的三千度高温。”办公室墙上,从首都劳动奖章到全国建材大工匠的奖状依次排开,无声诉说着50余项国家重点项目攻关背后,一位耐材工匠与烈焰打交道26年的故事。从青涩学子到“耐材工匠”1999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孙伙长揣着“材料报国”的信念走进车间,面对的是上千种原料配方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性能要求。耐火材料是能承受高温的无机非金 特别报道 2025年08月26日 1 点赞 0 评论 70 浏览
匠心映清波 在首都北京的治水版图上,有一位青年始终扎根一线,以匠心破解治水难题,用坚守守护城市水生态,用青春与汗水诠释着新时代环保人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排水集团垡头再生水厂运行班班长张玮。以信念铸就环保铁军初见张玮,是在垡头再生水厂的控制室里。他眼神专注地盯着监控屏幕,不时记录着各项数据。“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理念,更是我们环保人必须扛牢的责任。”谈及工作初心,张玮的话语坚定有力。在日常污水处理工作中,他以“三个特别”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带领班组钻研新型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工 特别报道 2025年08月26日 4 点赞 0 评论 109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