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首都博物馆获悉,2025年,首都博物馆本馆及大运河博物馆将推出12场展览。其中,既有京津冀三地专题展览,也有峇峇娘惹文化展等引进展览,展示华侨华人在南洋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还有重磅展览以300组(件)文物集中展示殷周之变。今年1月到4月,由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馆主办的京津冀木版年画展览既是三地 “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有力佐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据了解,此次展览是 “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今年5月到8月,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亮相京城,拟借展文物100组(件)。2025年是中国与新加坡建交第35周年,借此时机,首都博物馆推出本展览以展示华侨华人在南洋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在新加坡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

  2025年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7月到10月,首都博物馆将推出抗站胜利80周年特展,展览将借助史料、实物,创新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抗战故事,讲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中国贡献。

  今年11月到次年2月,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金器展举行,本展览通过展示来自北方草原、中原地区和青藏高原的200余件金器,述说过去三千多年中国黄金工艺的演变与成就,反映其在文明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首都博物馆与云南省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云南历史文化展也将举行,云南是我国境内追溯人类起源的关键地区,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进入唐宋以后,云南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宗教文化特色;元明清时期,云南地区与中央政权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展览将使更多观众一睹其绚丽风采。

  另一方面,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今年同样精彩不断,看见殷商(暂定名)拟展文物300组(件);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代沉船遗址出水文物展(暂定名)展示南海考古工作的成果,同时,也展现了考古工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用实证的文物与考古成果更好地维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易县大北城出土金银器展以集中展示金银器为主,助力观众了解宋辽对峙时期燕云十六州文化历史;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外销纹章瓷器特展(暂定名)通过展示清代外销纹章瓷精品,展现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融合;河北省隆化县鸽子洞洞藏丝织品及北方地区元代丝织品展(暂定名)拟为公众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历史图景,鸽子洞元代窖藏文物是研究蒙元时期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反映蒙汉文化融合的重要证据。首都博物馆参与了丝织品的修复工作,使得这些文物得以恢复原貌。大运河历史文化展(暂定名)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展现大运河流域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