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队员熟练地操作提升水泵                                         ■记者 刘偶/摄

  城乡集团金河水务集团抢险队正全力攻坚密云区石城镇、新城子镇、高岭镇、大城子镇、北庄镇、古北口镇、穆家峪7个城镇的供水井泵房抢险工作。截至目前,39口供水井已全部完成检查、清洗及维修任务,水质检测合格后将为数万受灾群众提供安全的生活用水。而在这一过程中,洗井工作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小口径深井的极限挑战

  “别看这口井外观不起眼,但它的清洗难度却是最大的。”在北庄村供水泵房抢险现场,金河水务密云供水泵房抢险项目经理刘金龙指着眼前一个口径不足锅盖大小的水井说道。该井虽然直径仅25厘米,但井深却达300米,负责镇政府及3个自然村供水,数千户居民生活用水。

  现场施工负责人张峥介绍,由于井口直径小,清洗设备根本无法插入,为此抢险队员需要首先将水泵取出,而在这之前,队员面临的是将相当于100层楼高的铸铁管道逐节拆卸的难题。对长达300米、重达3060公斤的管线进行拆除,仅仅依靠人力无法做到,为此项目部用挖掘机将管线吊起,然后再人工拆解。“当时10名队员轮班作业,每提取一节30公斤的铁管都需10分钟,光取泵就用了17个小时。”队员张双磊说道。

  清洗时,工作人员先用工具打捞井内的杂物,再用空压洗井机清洗井内的淤泥和小石子,水流通过洗井管对井壁和管道冲洗,排水管中的水质,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洗井至少要一遍,多的话要四五遍。”队员说道。

   大口径井的反复清洗之战

  石城镇的大口径井群则面临着另一种洗井难题。这些井的井口直径在3.5米以上,每次清洗都需要大量的清水,最少也得40至60立方米,相当于五六辆洒水车的水量。“过去,水车不够,随叫随用,接水点都在附近,但在抢险工区,许多供水点暂时无法提供清水,只能从数公里外取水,一趟至少一两个小时,为尽可能提升效率,我们洗井前,既要对井内状况进行分析,估算出大概用水量,同时要了解附近供水点,方便及时取水。”

  更令人头疼的是,部分大口径井采用红砖垒砌井壁,且距离河道不足5米。即便洗完井壁后,河道里的脏水还是会从砖缝中不断渗入井内,导致刚清洗干净的井很快又变得浑浊。有一口井反复清洗了6次才达到标准,这无疑大幅增加了抢修队员的工作量。“面对这种井,只能多次清洗。”张峥说。

   复杂环境下的洗井阻碍

  除了水井本身的问题,复杂的外部环境也给洗井工作带来很大阻碍。石城镇的部分供水泵房位于山区,山路尚未修好,队员们只能紧跟在道路抢险队后面,等道路抢修出一段后才能进入现场。

  刘金龙介绍,虽然从驻地到石城镇抢险点只有20公里路程,但路面尚处于恢复期,断路多且路面窄,还有各种修路的抢险车辆穿梭,有时队员们光是上山就用两个小时。这不仅耽误了时间,也给清洗所需物资的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项目部因此设置了物资专员,每天负责物资订购、提货及配送。

  截至目前,39口供水井已全部完工。在这些清澈井水的背后,凝聚着队员们不畏艰难、日夜奋战的辛勤汗水,更饱含着他们坚定不移的执着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