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琴在工作中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国内市场到“一带一路”沿线,首农食品集团峪口禽业公司副总经理吴桂琴用数据和成果书写着中国种业的振兴答卷:5个“京”系蛋鸡品种占国内市场60%的份额,3个沃德肉鸡品种打破了国际长达40年的垄断,“京红1号”“沃德188”种鸡出口非洲实现零的突破……她以种源自主可控为笔,以科技创新为墨,在乡村振兴与种业强国的画卷上,绘就了属于中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篇章。

   破垄断    拓市场    构建中国特色家禽种业自主体系

  吴桂琴带领团队以“强优势、破难题”为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育种之路,构建起涵盖蛋鸡、肉鸡的全矩阵品种体系,实现种源自主可控与市场主导。

  针对国内蛋鸡种源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吴桂琴创新育种方法,培育出“京红1号”“京粉1号”等5个“京”系蛋鸡新品种,形成类型丰富的品种矩阵。这些品种适应规模化、集约化饲养需求,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累计推广78亿只,市场占有率达60%,相当于“中国人每吃两枚鸡蛋就有一枚源自‘京’系蛋鸡”。

  聚焦我国肉鸡市场特色需求,吴桂琴运用跨界思维开展技术攻关,率先培育出“沃德168”“沃德188”等3个沃德肉鸡品种,结束了国际品种长期的垄断局面。品种性能优异稳定,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导品种,累计推广超过12亿只,开启我国白羽肉鸡种业振兴新篇章。

  2023年6月,“京红1号”蛋鸡和“沃德188”肉鸡种鸡成功出口坦桑尼亚,实现国产畜禽品种出口“零”突破。2024年10月,“京红1号”再次出口,标志着我国家禽种业从“引进来”转向“走出去”。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品种的国际竞争力,更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提供了新模式。

   强技术    促升级     打造家禽种业创新前沿技术体系

  吴桂琴以“重研发、强技术”为核心,推动多学科融合与生物技术突破,引领我国家禽育种进入大数据精准育种新时代。

  吴桂琴带领团队运用.NET技术开发智能表型测定系统,实现2083个关键指标的高通量精准采集,准确性超过99.97%,效率提升50%以上;创建家禽智能育种系统,构建核心群、后裔群联合分析平台,年积累功能数据超亿条;设计高效并行计算算法,选种选配时间从10天缩短至2天,推动蛋鸡育种迈入大数据精准阶段。

  2017年研发出国内首款蛋鸡SNP芯片“凤芯壹号”,填补了自主设计芯片的空白,位点利用率提升40%,检测成本下降80%;2021年推出国产蛋鸡、白羽肉鸡液相SNP芯片,实现分型技术完全国产化,推动我国家禽基因组选择技术从理论研究向商业化应用迈进。

  针对红羽鸡产粉壳蛋这一世界性难题,吴桂琴突破红羽与粉壳性状协同表达瓶颈,创建红羽基因型规模化检测方法,发明红羽粉壳蛋鸡制种技术,培育出国际独创的“京粉6号”蛋鸡,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美国及欧盟发明专利各1项,彰显中国育种技术的创新实力。

   建机制    谋共赢    构建家禽种业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吴桂琴以“创机制、建模式”为抓手,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产业链创新与国际合作。

  吴桂琴参与成立企业主导的家禽研究院,打造“品种项目制”科技创新平台,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的“金三角”模式。通过融合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20余家单位,围绕育种、净化、扩繁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攻关,获国家蛋鸡/肉鸡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禽白血病净化场等8个种质基地认证,承担国家及北京市项目十余项,推动从实验室到餐桌的创新闭环。

  作为自主创新成果推介者,吴桂琴接受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提升国产家禽品种的社会认知度;2023年,应邀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届畜牧业可持续转型全球大会、第十二届亚太家禽大会并作特邀报告,分享中国经验,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种业合作,为全球家禽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的种业人就是有一股劲。”吴桂琴始终深耕于前沿育种技术与传统家禽育繁融合一线,以种源自主可控推动我国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助力我国从种业大国迈向种业强国,让中国的品种、技术、经验惠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