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药材参茸公司生产场景 ■企业/供图
2025年一季度,同仁堂集团坚决落实北京市国资委一季度“开门红”的工作部署,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广泛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提高运行效益和效率,从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化营销、立足终端等多个方面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应对市场竞争压力 从内到外全力以赴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化和跨区域合作,同仁堂股份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同仁堂国药公司、同仁堂商业公司等积极参加了2025乌镇健康大会,与全国性连锁药房、“健康+”跨界合作伙伴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资源拓展。今年1月,在新春大集上,同仁堂集团公布了“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第三批成员单位,北京国资公司、北京祥龙公司、北京建研院、中关村发展集团、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这5家单位的加入,使“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的规模更加壮大,覆盖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于2024年6月由同仁堂集团、首旅集团、京能集团共同发起成立,坚持以“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为工作出发点,以“协同创新发展”为落脚点,成员单位团结一心、携手共进,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在党建联建、产业合作、成果推广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2025年一季度,同仁堂股份公司与合作伙伴联手,不断推动品种的培育和发展。该公司经营分公司经理何川表示,同仁堂股份公司坚持贯彻高质量发展战略、精品战略、大品种战略,聚焦核心品种、聚焦局部地区、聚焦重点连锁,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其中,公司于2025年明确了重点推广的3个核心大品种——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乌鸡白凤丸,从传播、动销、渠道建设等方面群策群力,致力于推动其销售成绩稳步增长。”何川说道。
2025年,同仁堂科技公司提出了聚焦核心业务、强化产业链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同仁堂科技公司营销分公司总经理刘岩峰介绍:“我们在内生层面,聚焦科研创新、精益生产,一方面加大了经典名方的二次研发,另一方面推动智能化生产和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形成。在外源层面,强化渠道整合、品牌输出,通过‘插旗行动’深化终端布局;通过数据工具优化动销效率,同时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我们以内生能力筑牢产品根基,以外源策略激活市场潜能,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并进,为破局行业同质化竞争提供了范例。”
跨区域资源整合 立足终端开新局
从2023年起,同仁堂科技公司就启动了“插旗行动”,旨在深耕终端、填补空白、强化品牌,通过渠道的下沉、文化的浸润、精准的服务,重构中医药市场的生态。据了解,该行动以京制牛黄解毒片、西黄丸等核心品种为突破口,在成熟市场巩固终端合作,在空白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强化数据赋能,通过健康知识普及、产品体验活动等提升消费者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刘岩峰表示:“今年同仁堂科技公司通过大品种战略聚焦资源,将京制牛黄解毒片、西黄丸等五大单品打造成差异化标杆,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知度。同时,通过对库存、价格、渠道等6个环节的动态管理,保障稳定的市场秩序。例如,在连锁药店端,该公司积极推广“御药300”系列品种,提供定制化营销方案,增强终端动销能力,这一生态重构策略既拓展了市场广度,又深化了渠道黏性。
在立足终端、拓展业务方面,同仁堂股份公司取得的进展可圈可点。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落实了与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大参林集团、海王集团、益丰集团等头部连锁药房合作伙伴的多个重点项目,并共同确立了每个季度和全年的目标。何川表示,该公司将持续细化市场开发路径和配送商范围,并为经销商和连锁伙伴进行画像管理,在明确其长短板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和策略。今年,同仁堂股份公司将着力开发泉州、湛江、长沙、重庆、成都等南方城市,通过对局部地区动能的释放,助力业绩迈上新的台阶。
公益行动入万家 倾心服务百姓健康
同仁堂医养公司持续构建具有同仁堂特色的运营管理体系,推进“标准化、连锁化、智慧化”建设,践行“三医联动”“医药圆融”战略,统筹兼顾,合力攻坚,以扎实的举措保障首季“开门红”。
其所属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医疗资源优势,开设夜间延时门诊服务,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提高患者满意度。其帮扶老残家庭150户,实现助老助残服务200余次;联动12家所属单位举办94场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穴位推拿等服务活动,并积极响应“体重管理年”号召,推出针灸、耳穴压豆、中药汤剂等特色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医养公司派驻的第二批赴新疆和田维吾尔医院、和田县人民医院专家,第三批赴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专家持续开展了医疗帮扶共建服务,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提供了可靠保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