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数字化智慧灌溉系统展示                                      ■记者 周宇杰/摄

   “一秒一公里”的超级充电体验、会“自己发电”的声屏障、能“智能预警”的边坡光伏……在第27届北京科博会上,首发集团旗下首发工贸公司带来的韩村河近零碳服务区项目引发关注。此次,首发集团以“智慧城市、智慧高速、绿色双碳”三大主题板块为核心,全面展示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双碳环保、工程技术及综合交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首发生态    全新灌溉技术满足植物需求

  “这套系统仿佛为每株植物创建了一个‘健康档案’,何时需要水分补充或营养,只需打开系统,即可一目了然。”在首发集团旗下首发生态公司展台前,首发生态公司生态环保研发中心副经理高雅指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道。这套能自主“诊断”植物需求的绿色数字化智慧灌溉系统,凭借搭载的14项环境感知“黑科技”,将传统“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的“智能输液”。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沙盘绿植根部的微型传感器正发出蓝光。“不要小看这个‘小纽扣’,它可以同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甚至是氮、磷、钾的含量。”高雅说道。这些埋藏在地下的物联网终端构成了植物的“神经末梢”,每分钟将数据回传至AI决策系统。

  随着工作人员启动灌溉系统,系统监测到的土壤湿度迅速上升,并发出红色警报。显示屏上的EC值、氮磷钾值等均显示出相应变化,为养护人员提供了后期管理的数据支持。据了解,这套系统能够根据植物生长状态进行环境的自动监测,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显著提高了绿植的成活率。“以往在高速公路边坡浇水是一项‘高空作业’,现在通过地埋喷头即可实现无人自动喷灌。”工作人员介绍,这套地埋式灌溉装置采用特殊材质,使用寿命长达10年,能够适应户外高低温和暴雨天气,并承受绿地踩踏。

  针对不同场景,首发生态公司研发团队准备了“灌溉全家桶”。由于高速公路绿化带环境复杂,他们专门研发了针对滴灌的智慧控制方式,仅需0.25公斤的水压即可实现灌溉。同时,针对足球场等大面积绿地,他们研发了雨帘式喷灌控制系统,在非灌溉时间,喷头隐藏在地下;当需要灌溉时,喷头会自动上升15厘米,实现360度全方位水雾喷射,射程覆盖1.2米到12米,最远可达20米。

  24小时阀门监测系统展示了上百个阀门的实时状态,并能以时间轴形式展示某一时间点的总体阀门开启量。未来系统上线后,全市高速公路绿化带的阀门将实现整体联网管理。此外,该系统还具备贴心的“养生提醒”功能。据介绍,系统通过管线温度传感器可提前预警,帮助养护人员及时排空管道,避免管线冻裂。在春季植物返青期,AI会根据植物物候模型自动生成灌溉方案,并提醒养护人员及时进行灌溉。据悉,该系统预计将在京港澳窦店服务区率先应用,并计划随后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首发工贸    助高速服务区实现零碳运营

  走近首发工贸公司韩村河近零碳服务区沙盘模型会发现,这里的屋顶、车棚甚至声屏障都暗藏玄机——它们都是会发电的光伏板。首发工贸公司副总经理杨毅介绍,在服务区有限的空间内,建起1.15万兆瓦全场景光伏矩阵,可覆盖服务区基本用能及充电用能需求,让碳排放“归零”。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两个“首次”:北京市首次在高速公路声屏障上安装光伏板,试验段虽然只有20米长,但意义重大;首次在边坡铺设300余米403千瓦的光伏板,这些会发电的斜坡还配备了9个监测点,像给边坡装上了健康手环,位移超过2毫米就会预警。

  这么大的服务区,万一停电怎么办?“别担心,这里建了一个超大号的电力银行——1505千瓦时储能系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简单来说,就是把白天用不完的电存起来,晚上或者阴天时再拿出来用。这套系统刚刚拿到北京市的“准生证”,成为首批储能试点项目。

  除了大容量储能系统,该服务区还配置有更加智能的“智慧微网系统”,使服务区几乎可无网侧受电,实现服务区间接碳排放“近零”。其中,柔性互联系统作为关键系统之一,可实现双侧服务区电力调度,在满足服务区自身用能需求的基础上,高可靠性地满足节假日及早晚高峰潮汐车流用能需求,大幅提高服务区运营保障能力。新能源车主在这里能体验“一秒一公里”的黑科技。在韩村河近零碳服务区,两侧各有一座600千瓦液冷超充站,车主喝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充满电。

  此外,该服务区还有个“最强大脑”——数字孪生智慧能碳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每一度电的去向,还能预测用电高峰并自动调配电力。它已经和首发集团的能源管理系统联网,年底前可以把所有光伏项目都接进来。据了解,首发工贸公司正在制定高速公路全场景光伏开发方案,将这个模式推广到更多服务区。一位新能源车主感慨道:“今后跑高速不用担心充电排队,服务区自己就能发电,这是真正的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