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正在工作中 ■企业/供图
对于首钢园,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城市更新事业部副部长周婷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园区转型更新之初,我便参与到规划设计工作中,看着这里逐步从工业遗迹变身成新时代城市复兴新地标,我的心中充满自豪。”周婷说。日前,周婷荣获2024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2014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博士毕业的周婷进入首钢集团工作。,第一天来报到时,她便被首钢园工业遗存的恢宏气势所震撼。“这里‘钢铁森林’的感觉让我有些着迷。特别是想到自己未来能够参与园区的改造更新,心里莫名地激动。”周婷深刻地认识到,成功的老工业区更新往往会带来一个城市的再生。首钢园让她发现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它的改造更新必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历史的一个标志,而我恰好可以经历着。”本着对这份事业的向往,周婷坚定地选择了首钢作为她职业生涯的开端。
随着首钢园启动整体园区城市风貌课题研究,周婷有了向吴良镛、程泰宁等院士专家学习的机会,她和他们一起研究园区规划定位,探讨理论结合实践的成果创新。大到区域规划,小到每一处工业遗存的改造设计,周婷之前扎实的理论功底通过首钢园改造转型的实践得到了充分锻炼。
首钢园是以工业遗存改造再利用为主的城市更新改造区域,不同于在空地上新建的开发建设模式,在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人防等相关规范和指标控制要求的实施细节上,周婷牵头组织专业团队。团队针对首钢园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难点,研究编制综合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加强区域统筹为总体原则,细化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规划指标的统筹原则,为项目手续报批工作打开局面,是老工业区城市更新审批路径创新的积极探索。
在首钢园的更新改造中,“规划”与“设计”的互动支撑是一大亮点。“首钢老工业区不是一块白地,需要用方案推敲哪些保留、哪些拆除,哪些需要加层、加几层,以方案推出来的条件反提给规划指标和交通路网。规划不再是图块、表格的刻板面孔,与设计发生着深入的往来互动。”周婷说。“规划—设计”互动支撑,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让周婷印象最深的是金安桥一体化改造项目,作为首钢园北区最大的地块,这个片区内存有大量工业遗迹,周婷与相关部门进行多轮研讨,最终采取以最少的路网干扰来保留区域整体工业风貌,“路网嵌入太多势必割裂地块,加大工业遗存保留的难度,我们坚持的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业遗存,保持了风貌的完整性。”周婷说。
首钢老厂区占地近8平方公里,工业遗存分布高度密集,需要释放出空间承载新的功能需求。每件工业遗存都各有特色,相互间都有着工艺流程的逻辑关系,如何取舍是一件特别纠结的事情。为此,她带领团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规划研究资料,学习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充分挖掘特色价值。很多遗存在周婷的努力下得到保留,同时,遗存改造后的使用功能在她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持续完善。
如今的首钢园三高炉、一高炉、四高炉已经改造完成。周婷认为,3座高炉改造处于不同时期,其开发改造风格特色鲜明。三高炉改造最早,设计手法谨慎,保留的高炉工艺设施最为丰富;一高炉融合赛博朋克的工业气质和科幻氛围,打开炉芯,将其改造成时尚动感的炉心咖啡厅,契合一高炉科幻乐园的主题;四高炉则以打造会展综合体为定位,保留工业风貌的同时释放空间,满足城市会议和展览的功能需求。
从业十余载的周婷把青春播撒在首钢园这片土地上。如今,她正带领团队在北区会展小镇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中忙碌着。她将全力以赴,为将首钢园打造成更高国际水准的城市复兴新地标而继续努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