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擎睿”燃机大模型正式发布现场。                                  ■企业/供图

   9月23日,在第三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京能集团正式推出行业首个全栈国产燃机大模型应用体系——“擎睿”。这一系统首创多智能体协同与逻辑自动编排机制,从根本上重塑了燃气发电生产运维的核心业务流程,推动燃气发电效率和安全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标志着“人工智能+燃机”正式从技术探索走向深度工业应用。

   “京能方案”引领行业变革

  作为国内领先的燃气热电、风电及光伏运营企业,京能集团不仅同时具备燃机运营与专业检修能力,更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燃气热电供应商。其旗下10家燃气热电联产电厂,总装机容量达612.5万千瓦,覆盖西门子、三菱、GE、安萨尔多等主流机型,为“人工智能+能源”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工业场景和坚实的数据基础。

  近年来,国家能源局与北京市发改委连续出台“人工智能+”相关行动计划。京能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聚焦燃机领域启动了一系列智能化项目,涵盖运行优化、智能检修、智慧调度与辅助决策等关键环节。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集团着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下燃气发电的智能中枢,全力构建“人工智能+燃机”的应用标杆。

  “擎睿”大模型体系由燃机垂类语言大模型、时序大模型、专业模型矩阵、知识库及工业智能体共同构成,实现了全栈技术国产化。该系统的发布,是京能集团推动AI与能源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不仅为燃气发电智能化升级注入新动力,更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京能方案”。

   突破技术壁垒    全谱系机组实现“一模多用”

  据悉,京能集团此次发布的燃机垂类时序大模型,属行业首发。该系统首次实现了“时序大模型+语言大模型”全大模型解决方案在工业领域落地,目前可应用于全谱系燃气机组,显著提升设备可靠性与安全运维智能化水平。

  该时序大模型创新融合专业机理模型与知识底座,打通“端到端”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路径。其“一模多用”架构具备高度通用性和快速适配能力,可覆盖多种机组类型,大幅提升运维响应速度与安全保障水平。

  模型训练依托京能自营10家电厂、18台燃机、20余万个监测点位积累的2亿条高质量时序数据,奠定了其扎实的工业基础。与此同时,系统支持边用边学、动态演进,能够根据实时工况进行自适应优化,持续提升判断精度与响应能力。

  针对燃机运行的特殊需求,京能还开发了200余个专业模型,覆盖七大类业务场景,并将这些模型深度嵌入智能体业务流程,实现大小模型协同、双向赋能,增强复杂工况下的智能诊断与决策能力。

  语言大模型方面,“擎睿”展现出卓越的燃机领域语义理解与专家级应答能力。该模型参数量达320亿,依托京能多年积累的高质量语料与行业知识,在检修工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场景中表现突出,支持知识检索、智能问答与运维决策,垂类领域能力较传统模型提升24%。

  “无论是高频的知识查询,还是高专业度的故障研判,系统基本能实现‘秒级响应、专家级输出’”。北京京能清洁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大宇表示,“模型不仅具备超长上下文处理和语义关联分析能力,在推理性能上也稳居行业前列。”

   多智能体协同    推动燃机运维迈向“智慧运营”

  更值得关注的是,“擎睿”系统首次在燃气发电领域引入工业智能体理念,通过多智能体自主协同方案,实现任务自动规划与调度。该系统采用“主从架构+多Agent协同”模式,以主Agent为调度核心,联动时序分析、垂类处理、智能问答、功率预测等数十个子Agent,构建出覆盖全场景的智能体矩阵。

  陈大宇表示,通过嵌入自主规划算法,系统可实现任务的动态决策与资源适配,确保多智能体协同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降低电厂运营成本,为行业提供了“AI+燃机”融合的崭新范式,真正推动传统运维向智慧运营转型。

  在知识库建设方面,京能整合了集团多业态专业知识,尤其在燃机领域收录超5000份专业文档,构建起高精度、分层分域、安全合规的统一知识平台。该平台文本问答准确率达90%,专业问题检索召回率高达96%,成为国内燃机领域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知识库系统之一。

  京能“擎睿”大模型的应用,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一次深刻实践。它展现出人工智能在工业高压、高复杂、高可靠性要求场景中的巨大潜力,为传统电力生产注入了新的智慧动能。未来,京能集团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能源”融合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实现能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贡献更多“京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