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左二)在工作中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建设和赛时保障;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蓬勃发展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领域建设开拓进取,北投集团建管中心副总经理、通城公司总经理周梅,用33年扎根一线的坚守,在首都发展的壮阔画卷上镌刻下奋斗者的深刻印记。她秉持“不计得失、默默耕耘”的初心,肩负“国际标准、创新理念”的担当,成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以工匠精神铸就时代地标

  作为两届奥运会的核心建设者之一,周梅的职业生涯与“双奥之城”的荣耀紧密相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全程参与场馆及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她再次肩负起冬奥村、场馆改造及赛时保障的重任。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改造提升,到新奥购物中心、1314文创园等网红地标的诞生;从冬奥村赛后转型为高端人才公租房,到奥林匹克中心区成为集文化、体育、科技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体,她始终以“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为目标,让奥运资产焕发出长久的生命力。

  “奥运工程建设是工匠精神、民族精神、奥运精神的最好体现。”周梅感慨地说。两次奥运经历,让她深刻领悟到,建设者的荣耀不在于掌声与荣誉,而在于“坚守现场、全力以赴”的执着。如今,当游人在奥林匹克公园驻足打卡,当高端人才在冬奥村安居乐业,这份刻骨铭心的建设经历已成为她心中最珍贵的勋章。

   以创新理念绘就发展蓝图

  201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拉开帷幕,周梅的身份从“奥运建设者”转变为“副中心建设践行者”。作为北投集团——这一市属国企主力军的核心成员之一,她秉持“国际标准、世界眼光、智能生态”理念,将一片热土打造成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间”。

  在这里,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地标拔地而起,为副中心注入厚重文化底蕴;绿心活力汇、北投绿心网球酒店等项目盘活土地资源,成为便民利民的新地标;后北营、杨坨等安置房项目交付使用,让万余户居民圆了安居梦。更值得称道的是城市绿心的建设,面对534公顷的拆迁废墟和污染遗址,周梅团队创新提出“生态保育核”概念,将东方化工厂遗址融入园林景观,既保留历史记忆,又实现环保治理;通过绿色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41.2%,年减碳约11500吨,打造出“蓝绿交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场景。

  “副中心的建设是千年大计,每一块砖都承载着未来。”望着如今花树相映、高楼林立的新城,周梅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以智慧担当开拓新领域

  2023年底,周梅承接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统筹市属医院新院区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领域对她而言是全新赛道,但“奥运工程、副中心建设”的历练让她底气十足:“挑战是机遇的另一种形式。”

  她迅速组建专业团队,与市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及各医院深度对接,引进人才、编制规程、优化流程,短短数月便促成首都儿科研究所通州院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北京儿童医院亦庄院区、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等十余家医院签订代建协议。同时,她还将建设经验拓展至教育领域,推进首都医科大学新校区、京南艺术中心等项目,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建设不是简单地盖楼,而是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为百姓生活创造幸福。”从奥运场馆到副中心地标,从医疗新院区到高校新校区,周梅始终秉持“服务首都”的初心,肩负“国企担当”的使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征程中,书写着属于北投建设者的智慧与光荣。

  周梅的故事,是万千首都建设者的缩影。她用33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以匠心铸就精品,以创新引领变革,以担当服务大局。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历史征程中,她正带领团队以奋斗者的姿态,继续书写城市发展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