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国建集团驰援怀柔区琉璃庙镇,在前安岭村架设完成双排脚手架管临时通行马道,为800余名被困群众开辟生命通道。                                               ■企业/供图

  7月26日以来,北京多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密云、怀柔等区道路损毁、桥梁坍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北京建工集团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秉持“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的政治担当,迅速集结全集团精锐力量,在密云、怀柔等受灾严重区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大会战。

  暴雨预警拉响后,北京建工集团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集团党委超前部署,召开防汛应急部署会,依托既有经验迅速建立起防汛应急指挥系统。当升级到红色预警后,集团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当即再次启动,集团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统筹部署。北京建工养护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第一时间抵达前线,养护铁军率先出动,在怀柔、密云平谷等地落地项目的北京建工国建集团、土木公司、市政集团、市政路桥股份公司等单位项目团队首当其冲,迅速集结,驰援受灾山区。城乡集团金河水务应急抢险队徒步穿越平谷崇山,机施集团应急抢险大队守护海淀区各易积水点段,确保万无一失。一时间,千余名抢险队员、数百台大型机械设备完成集结,形成多支专业抢险力量深入受灾一线。

  在密云区冯家峪镇,养护集团第四公路工程处的李兴带领团队已连续30多个小时奋战在西火路抢修一线。这条连接密云水库南北的“生命线”,路基几乎全毁,湍急的白马关河水不断冲刷着临时抢通的碎石路。“挖掘机一旦停下,水流会很快把路基掏空!”李兴嗓音嘶哑地喊道,眼中布满血丝却仍紧盯每一车石料的填筑。不远处,运送石料的大型渣土车排成长龙,发动机的轰鸣与河水的咆哮交织成抗灾“最强音”。

  国建集团党委书记张本松带领抢险队奔赴山区救灾一线,并迅速组织10名管理人员、25名工人,紧急调运20吨钢管搭设应急过河马道。北京建工养护集团三公路处监控中心的郭成良冒雨逆行,进入危险区域,只为获取第一手信息。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水下的碎石和淤泥像暗藏的陷阱,他带领团队成员边摸索、边艰难前行,每一步都要格外用力,才能将脚从淤泥砾石中拔出来。

  金河水务救援队员在断网断电情况下,徒步7公里搜救失联群众;土木公司雁栖小镇项目突击队长王国樑带领队员用轮椅接力转运83岁中风老人;市政路桥公司的杨智文脚后跟磨得血肉模糊,仍坚持作业……

  在琉璃庙镇中心小学,土木公司抢险队创新运用“分区作业、梯次推进”战术,3台铲车同步清理淤泥;市政集团三处一天内共转移群众50余人,运输救灾物资100余件;城乡集团金河水务出动挖掘机、伸缩臂抓斗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0余台,组织300余名职工与武警官兵通力协作,码放3万余个沙袋,筑起240米防洪长城;北京建工应急抢险大队35人小组在羊坊店等五个街道创下“零险情”战绩。

  北京建工修复公司项目经理王磊及项目员工刘策跟随铲车开展救援,在撤离过程中,王磊发现小区内有几位老人正等待被救援。“当时水深约1.5米,水流湍急。”王磊义无反顾,跟随铲车再次展开救援。一位老人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王磊毫不犹豫将老人从楼上背至铲斗内,顺利完成救援。经过4趟往返救援,项目员工与数十名受困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人民至上不是口号,是刻进骨子里的信仰。”北京建工集团党委的庄严承诺,正化作救援一线数百个抢险现场的生动实践,持续彰显价值。目前,该集团仍有多支队伍坚守受灾区域,继续书写新时代首都国企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