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沙涛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企业/供图

  5月18日,是山西省长治市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沙涛回北京探亲的最后一天。除了将自己所在的北京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建公司”)的事务忙完外,他还要赶着参加孩子的足球比赛。“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工作之外也要陪陪孩子。”刘沙涛温情地说。

  刘沙涛在“刚”与“柔”的平衡中透着力量:从让职工平均收入翻两番,到带领老国企在建筑市场重焕生机,他以“柔中带刚”的管理智慧,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写下属于建筑人的担当。日前,刘沙涛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

   探索发展新路径

  2017年,刘沙涛来到一建公司担任主管商务工作的副经理。“一建公司在历史上取得过辉煌的成绩,虽然暂时陷入发展困境,但企业基础还是牢靠的。”面对老企业闯新路问题,刘沙涛将保持老客户合作和发展新客户并轨实施,全力推动市场开拓和工程承揽。3年间,一建公司各方面业绩都有了较大变化,企业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担任企业“一把手”后,他更以党建为“定盘星”,着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将党的建设嵌入公司章程,主持修订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让“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穿经营全过程。

  刘沙涛带头跑市场,迅速打开经营局面。公司在京津冀、山东、广东、海南等重点区域持续深耕,全面推动“项目营销”向“客户营销”升级,与京内高新技术产业园、外埠海南大学、广州合和集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建公司的市场版图越扩越稳。

   重塑管理构建新生态

  刘沙涛坚持从市场化企业的战略思路出发,打造“营销、履约、成本”三大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行“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全覆盖”的改革思路,为企业重塑管理架构明确了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便是摒弃个人承包模式。

  个人承包模式虽然给企业省去了现场“操心”的成本,但是个人能力左右工程效益的问题也让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大。刘沙涛大力推动强总部的扁平化管理,即总部作为公司经营行为的主导,通过公司招采中心实施集中采购,大力推进项目策划落地,解决了以往施工靠经验的做法。项目部作为成本控制中心对工程建设过程负责,把成本控制、盈利目标扛在肩上。这种法人管项目的方式,让总部变为决策中心,项目化身成本中心,所有工作都在阳光下运行。

  为了让团队有干劲,刘沙涛推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对于拟定的利润点,根据项目超额部分划分不同等级的奖励分配,实现了利润越高,分配比例越高的承诺,其中项目经理作为团队核心会从奖励中取得不少于30%的兑现奖。这种“干得多、挣得多”多方获益的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团队的积极性。

  2017年以来,一建公司的员工平均收入翻两番,企业在行业中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新签合同额更是以每年10%以上的幅度递增。

   破解难题积蓄新动能

  刘沙涛发现,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针对公司历史遗留的115项已竣未结及完工待验工程,刘沙涛牵头成立结算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进行梳理。在公司档案室里,刘沙涛和小组成员一头扎进成柜的工程合同和账目,常常忙碌到深夜。

  针对工程不同特点,刘沙涛逐一制定了解决方案。为了明确一个数字或对接一个客户,他和小组成员经常全国跑,付出了比常规工程结算数倍的心血和精力。3年间,刘沙涛带领团队完成90余项工程结算任务,结算总额近百亿元。

  “企业的发展呈现了企稳向好的态势,不过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公司还存在大量的发展难题,还要不断地抓基础管理,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步入高质量健康发展轨道积蓄新动能。”刘沙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