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三江源,踏上隆宝滩。近日,原创藏风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开启了一次“溯源之旅”——从北京出发,跨越2000多公里的路程,登上平均海拔4200米的青海玉树,回到那片故事起源的热土,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第40场演出。
在北京对口援青15年之际,由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玲带队,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宁携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剧组来到青海玉树,在康巴艺术中心剧场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精彩又温暖的演出。
千里奔赴高原见证艺术初心
“青草来,雪山来,河水来,仙鹤来,扎西德勒来……”藏地歌谣在世界屋脊响起,“康巴汉子”在高海拔的康巴艺术中心剧场翩然起舞,剧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儿童剧《高原上的黑眼睛》由北京演艺集团、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出品,中共玉树州委宣传部联合出品,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制作演出,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玉树州教育局、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馆支持。该剧以当代青海玉树隆宝滩黑颈鹤自然保护区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北京孩子走近高原、爱上高原,实现心灵成长的故事。
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玉树州委副书记、州政府副州长李育海表示:“今年是北京对口支援玉树15周年,《高原上的黑眼睛》从北京而来,与玉树人民相聚在三江源。它以孩子的纯真视角展现藏地自然生态和质朴民风,同时深情刻画了援建工作为玉树带来的发展变迁,以及广大援青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文化润青的生动体现。希望这部剧能够走向全国,以童真、童趣书写大爱无界,助力各族人民不断加强交往、交流与交融。”
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玲表示:“《高原上的黑眼睛》是北京演艺集团用心创作、用情制作、用功打磨的一部首都佳作,是通过文艺精品对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精神的一次生动诠释。该集团作为首都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主动谋划文化援建工作,从顶层设计推出了文化援建三部曲,通过文艺精品展现文化浸润人心的力量。这部精品剧目回到源头,展示援青工作的切实成果,并种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和民族融合的种子。”
走进校园在源头相拥
此次演出吸引了来自玉树多所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北京援青代表等近千名观众前来观看。一位当地中学的学子在观剧后分享道:“剧中夏天、扎西、索南、梅朵之间的友谊深深触动了我,不同民族间的情谊就是在这样的相处中逐渐加深的。”
《高原上的黑眼睛》剧组一行约40人走进隆宝镇中心寄宿小学,为师生们演出了《高原上的黑眼睛》片段,并就剧情和藏语台词与孩子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此外,剧组还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的冬衣、文具以及北京特色文创产品。
“踏上玉树的土地,我们才真正明白‘溯源’二字的千钧之重。当玉树的孩子们露出兴奋的笑脸,当藏族同胞们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些真实的反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这部作品最本真的灵魂,也告诉我们艺术创作必须要‘回到源头’。”该剧导演王炳燃感叹,这次演出不是终点,而是一次精神的寻根与淬炼。
文艺精品延续援青精神
《高原上的黑眼睛》作为2024年度对口援青项目,于2023年10月起正式启动创排工作,从采风、筹备、立项、建组、排练到首演,历经一年多精心打磨,在北京和青海两地演出40场,赢得专家及观众广泛赞誉。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该剧总制作人董宁表示:“此次我们带着满腔诚意来到故事的创作起源地玉树,在三江源头回望初心,内心充满感动。舞台上,演员们全情投入表演;舞台下,到处洋溢着大人、孩子最真实、最真挚的情感。一部作品不但能净化、温暖人心,还与剧场之外高远连绵的雪山产生了共鸣,相信这才是艺术的力量,这才是一部剧目所能完成的‘真正的圆满’。希望这部现实题材儿童剧精品能够留得下、传得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变得历久弥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