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强在工作中                                                  ■国铁北京局/供图

  车轮轰鸣,续写着“永远向前”的奋斗故事。“我是编号第162名的‘毛泽东号’司机。”“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告诉记者。他于2008年9月经过组织严格选拔、考核,加入到“毛泽东号”机车组,2018年,他接过“毛泽东号”机车闸把,成为第十三任司机长。他说:“成为‘毛泽东号’机车组的一员让我无比自豪,也让我肩上责任更重。”

  “毛泽东号”机车于1946年10月30日正式命名,1949年奉命入关,落户在丰台机务段,先后跨越蒸汽、内燃、电力3个时代,历经5次机车换型,13任司机长,189名机车乘务员。“毛泽东号”机车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机车”,79年峥嵘岁月,“毛泽东号”把“始终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骨血深处。转战祖国大江南北,从货运到客运,“毛泽东号”人将货运时代“多拉快跑、安全正点”的承诺进一步升华,再次诠释了“开车想着坐车人,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誓言。

  “毛泽东号”机车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150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名,全国党代表5名,全国人大代表4名,是铁路系统组建时间最长、安全成绩最好、涌现劳模先进最多、完成任务量最大的一线生产班组。2010年,当“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一任司机长赵巨孝接过“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时,这位扎根铁路一线24年、一向不苟言笑的火车司机眼眶微红。问其感受时,赵巨孝摸着奖章激动地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毛泽东号’机车组全体成员接力跑出来的安全里程!”

  王振强为了熟练掌握开好平稳车的方法,他反复研究线路情况,将担当区段线路纵断面、信号机号码熟记于心,每次退乘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休息,而是雷打不动地分析行车数据。经过近百趟车的反复试验,上百页操纵数据的详细对比,他逐渐掌握了运行速度、手柄级位、车钩状态、制动时机的关系,总结出“稳、准、明、精、省”五字平稳节能操纵办法,并获得国家著作版权。在王振强带领下,2023年6月28日,“毛泽东号”机车实现安全走行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00圈,再次创下中国铁路机车安全走行新纪录。

  作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振强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带领机车组成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铁路现代化发展新形势,紧紧依托刘钰峰创新工作室和王振强电力机车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安全行车、平稳操纵、机车质量,积极开展课题攻关,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牵头组织开发了《机车乘务员现场安全巡视管控仪》《便携式电力机车车顶瓷瓶刷车器》《机车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自动上砂车》等创新成果71项,其中国家专利15项、国家著作版权1项、省部级成果3项、集团公司级成果33项、段级成果19项、成果转化16项,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79万余元;先后培养高级技师1名、工程师1名、技师6名,成功打造成一支示范性技术培训和技术攻关团队,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有力支撑。

  “一名合格的‘毛泽东号’人,就要时刻做思想政治的合格人、安全行车的规矩人、运输生产的带头人。”王振强时刻铭记老司机长的叮嘱。加入“毛泽东号”17年来,王振强把传承、弘扬“毛泽东号”精神视为永恒追求,带领机车组成员始终冲锋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最前线,初心不改,从无缺席。他带领机车组成员顶风冒雨,蹚水出勤,护送旅客平安出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承诺,一次次地挺身而出,见证了“毛泽东号”机车组始终是一支在党的领导下,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先进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