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博园庙会现场 ■记者 周宇杰/摄
伴随着浓浓的年味,2025年北京春节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假日旅游市场热度强劲上升,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记者2月4日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春节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175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86.7亿元,人均花费1630元/人次。
节庆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期间,各区、各部门推出“庙会、非遗、演艺、冰雪、乡村、联欢、乐游”七大类过大年特色活动2756场。传统庙会人气火爆,23个庙会灯会游园会共接待游客408.9万人次,地坛庙会、龙潭庙会、厂甸庙会等传统庙会依然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打卡地。
在线旅游平台飞猪发布的《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追着非遗过大年成为这个假期旅游市场的热门趋势,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大增40%,携亲友逛灯会、赏民俗表演等活动最受欢迎。非遗文化成为今年庙会的亮点之一,北京中轴线日均接待游客42.4万人次,剪纸、泥塑、糖画等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活动备受喜爱。
北京各大文化场馆推出的特色展览备受关注。全市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35.9万人次,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共接待游客11.8万人次。9个北京非遗项目的42位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央视首届非遗晚会。
无论是赏灯会、逛庙会,还是穿汉服、打年糕、放烟花,今年春节假期,阖家出游、体验有文化底蕴的游玩项目成为主流。飞猪数据显示,含民俗表演的旅游消费人次同比去年增长36%,其中,亲友出行的订单量占比过半。
假日消费热力十足
春节期间,全市文商旅体活动相融合,激发假日经济新活力。全市重点监测的590家文旅场所游客总量2316万人次,营业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5.4%。重点监测的滑雪场接待游客23.2万人次,营业收入3839.1万元。1月27日至2月3日,全市60个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443.2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消费金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0.6%;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81亿元,同比增长4.2%。
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王府井239万人次;天安门地区209.4万人次;前门大街126.8万人次;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119.2万人次;天坛公园97.5万人次;颐和园81.2万人次;地坛公园75.7万人次;圆明园遗址公园49.1万人次;八达岭长城48.1万人次;南锣鼓巷44.9万人次。
5A级景区接待情况:天坛公园97.5万人次;颐和园81.2万人次;圆明园遗址公园49.1万人次;八达岭长城风景名胜区48.1万人次;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43.1万人次;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42.7万人次;故宫博物院39.7万人次;恭王府16.5万人次;慕田峪长城8.4万人次;明十三陵景区7.5万人次。
假日演出好戏连台
春节期间,全市110个演出场所举办线下营业性演出1655场,吸引观众约33万人次,票房超5300万元,场次、观众、票房同比分别增长约9%、7%、8%。
经典旋律贺新春。“春之交响”——北京交响乐团新春线上展演季正式上线,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爱乐乐团合唱团带来的《“春之声”燃情岁月之迎新春经典名曲声乐作品音乐会》。
多彩展演点亮舞台。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举办“新春戏韵”优秀剧目展演季。春节期间,为观众带来京剧《花田八错》、儿童剧《中轴线上的小神仙》以及《欢天喜地·中国节——2025年北京新春音乐会》等精品佳作。
中外游客“双向奔赴”
这个蛇年春节,中国游客足迹遍布全球2100余个境外城市。同时,我国接待入境游客9.1万人次,同比增长51.9%;实现入境旅游花费9.3亿元,同比增长52%;人均花费10179.9元/人次。
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203%,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珠海等上榜热门入境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喜欢在中国民宿里感受年味儿,
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选择乘飞机节中出游的客流量同比增一倍。大家出行更分散,也更灵活。七成以上节中出行的机票提前购买周期,缩短至3天内。从去哪儿平台预订来看,今年春节,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了全球2100余个境外城市,较去年增长五成。
服务优质高效
全市组织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商旅体节庆活动,点燃了市民和游客的参与热情。为妥善应对“大客流”,市假日办坚持每日调度、实时监控、现场调整、动态施策,加强对交通大客流的预判、公交运力的调度、交通秩序的疏导,做好入园便利化工作,确保大人流、大车流进得来、走得快,提升市民游客体验感。针对景区特种设备、景区森林防火、人员密集场所、冰雪旅游、用火用电用气、极端天气等存在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假日旅游安全有序。
2025年北京春节文旅市场供需两旺,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交织绽放,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也为北京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