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京能智汇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镶黄旗10万千瓦风电项目升压站倒送电成功                                                                         ■企业/供图

   在首都正北方直线距离约600公里的生态屏障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一幅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生态画卷正在展开。作为风沙源治理工程重点区域,2024年,这里迎来了京能集团的前沿治沙实践,一场与风沙竞速的绿色攻坚战在广袤的草原上全面铺开。

  5月24日,京能集团所属锡林郭勒京能智汇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镶黄旗1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这片曾经饱受风沙侵袭的金色沙海,正蜕变为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的“绿电蓝海”,为“三北”地区生态屏障建设与能源结构转型绘就“绿色风光”画卷。

   11个风光项目“智慧”防沙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部署的“六个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关键举措。2024年,京能集团所属清洁能源被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列为2024—2030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牵头企业之一。同年,锡林郭勒京能智汇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所属11个风光项目全面开工。

  据悉,整体工程在建容量达150万,涵盖阿旗20万风电项目、阿旗10万光伏项目、镶黄旗10万风电项目等11个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内蒙古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更对国家“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治沙施工同步推进

  此次并网的镶黄旗1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共建设风机12台,配套110千伏升压站,送出线路长达6.89公里。

  “治沙与施工同步推进,是硬仗更是政治任务!”内蒙古分公司党委将该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组建临时党支部,开展“揭榜挂帅”,成立“党建引领 聚力攻坚”党员先锋队,在项目规划、施工等各个环节发挥引领作用。

  2024年12月23日,首台风机吊装顺利完成,像白色巨人般伫立在草原上。据悉,该风机塔筒重达406吨,叶片长108米,是京能集团目前在建项目中首台单体容量最大的风机。2025年5月13日,项目升压站反送电一次成功、首台风机成功并网。

  草原上,巨大的风机叶片随风缓缓转动,绿色电能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电网。监控室里,项目部工作人员24小时跟踪对端站施工进展,党员先锋队主动驻守电网调度中心,配合优化送电方案,同步开展系统联调测试,通过多方联动,最终并网成功。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内蒙古分公司积极探索能源输送与生态防护的双赢路径,科学制定沙化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方案,实现了“发电一处、治沙一片、惠民一方”的综合效益,为当地农牧业、石油石材等特色产业提供低成本清洁能源。

   沙地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基地共建

  当地政府和民众对内蒙古分公司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两封饱含赞誉的感谢信被送到内蒙古分公司。“贵公司的卓越贡献,为镶黄旗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地区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协同发展提供了典范经验……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为地方创造了就业机会,更为区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信中语言朴实,充满感激之情。

  记者了解到,镶黄旗10万千瓦风电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29845.1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24.0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1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0.18万吨、烟尘排放量1.10万吨,对优化地区能源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开创了沙地治理与可再生能源基地共建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随着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深入推进,锡林郭勒盟正逐渐从“沙海”向“绿海”迈进。京能集团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通过能源转型、技术创新、生态融合,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写下了“绿进沙退、风光无限”的生动篇章。